南昌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单位名称: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
导师类别: 博导/硕导 指导学生类别:学术型博士/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
姓 名 | 张超 | 职 称 | 主任护师 |
|
职 务 | 科室主任 | 最高学历 | 本科 | |
研究方向 | 急危重症护理、循证护理、护理管理 | |||
邮 箱 | 931048874@qq.com | 联系方式 | 13970939989 | |
通讯地址 |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民德路1号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参 加 学术团体 等兼职情况 | 1.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运营与绩效分会第一届委员 2.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江西省护理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4.江西省护理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性疾病护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6.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7.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8.江西省卫生信息与健康大数据学会电子病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会委员 9.江西省医学会第四届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 |||
近五年 教 学 情 况 (2020年9月- 2025年8月) | 1.担任南昌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 2.承担护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级临床护理学》理论教学工作。 3.承担护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高级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理论教学工作。 4.承担江西省专科护士理论授课。 5.承担全省护士长创新护理管理能力培训班授课。 | |||
近五年 获 得 项 目 (第一主持) (2020年9月- 2025年8月) | 1.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在脑外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4312,江西省卫健委一般科技计划 2.基于多维结局指标评价5A护理模式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术后的应用效果,项目编号 20192BBHL80005,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省校科技合作项目 3. 基于 ASSET 教学模型的灵性照护培训在肿瘤科护士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4314,江西省卫健委一般科技计划 4.基于工作坊培训模式的肿瘤科护士灵性照护能力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9YNRK12003,院内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 5.基于预康复理念的术前管理策略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20202BBGL73072,江西省科技厅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 6.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保护动机模型的搭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130456,江西省卫健委一般科技计划 7.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中医情志疗法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1B151,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 8. 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态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GJJ210190,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一般项目 9. 基于OBE理念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NCUYJSJG-2023-073,南昌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 10. 基于循证的ICU患者鼻肠管肠内盲插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YLZLXZ23G076,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一般项目 11. 基于保护动机模型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健康行为促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3efyN10,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3年度院内资助临床研究项目 12.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健康行为评估工具的构建及动态变化轨迹研究,项目编号:SKJP1220242862,卫健委科技计划一般项目 | |||
近五年 获 得 荣 誉、 奖 励 等 (2020年9月- 2025年8月) | 1. 2020年荣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 2. 2020年荣获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记大功”奖励 3. 2020年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特别贡献奖 4. 2020年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美逆行者”称号 5. 2020年荣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6. 2020年荣获中共江西省委“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7. 2018-2020年南昌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8.2020年江西省“振兴杯”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9.2021年度医院优秀硕士生导师 10.2023年南昌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 11.2020-2021、2021-2022、2024-2025年度医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 |||
近五年 代表性 论 文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020年9月- 2025年8月) | 1.Xie W, Zhao X, Liu X, et 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nurse turnover intention scale: a translation and validation study. BMC Nurs. 2024;23(1):792. Published 2024 Oct 29. doi:10.1186/s12912-024-02459-x. (IF=3.9)通讯作者,SCI收录 2.Xie W, Lu T, Yang X, et al.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 best practice implementation project. BMC Nurs. 2024;23(1):793. Published 2024 Oct 29. doi:10.1186/s12912-024-02463-1. (IF=3.9)通讯作者,SCI收录 3.Xie W, Lu T, Huang X, Zhang C, Choudhary M, Kumar A.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urnout syndrome assessment scale in nurses. Front Psychol. 2024;15:1309090. Published 2024 Feb 23. doi:10.3389/fpsyg.2024.1309090. (IF=2.9)通讯作者,SCI收录 4.Xie W, Li J, Liu X, 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Attitude Questionnaire for nurses. Nurs Open. 2024;11(6):e2203. doi:10.1002/nop2.2203. (IF=2.3)通讯作者,SCI收录 5.Liu S, Yang X, Xie W, et al. Identifying family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n involvement in care of adult ICU patients under family-centered car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 2025;90:104059. doi:10.1016/j.iccn.2025.104059. (IF=4.7)通讯作者 ,SCI收录 6.Liu S, Liu X, Yang X, et al. Exploring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Stroke Survivors in Hospital-To-Home Transition Care: A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Nurs. 2025;34(2):592-624. doi:10.1111/jocn.17564.(IF=3.5) 通讯作者,SCI收录 7.Shu Y, Bi MM, Zhou TT, Liu L, Zhang C. Effect of Dual-Task Training on Gait and Balance in Stroke Patients: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22;101(12):1148-1155. doi:10.1097/PHM.0000000000002016. (IF=2.4)通讯作者,SCI收录 8.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24): 3038-3045.通讯作者,CSCD-C 9.人工气道气囊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23,37(24):4417-4422.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0.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4,5(01):85-91.通讯作者,CSCD-C 11.痴呆患者及家属应用社交辅助机器人体验的Meta整合[J].军事护理,2024,41(08):22-25+51. 通讯作者,CSCD-C 12.脑卒中患者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康复训练体验的Meta整合[J].中国护理管理,2024,24(09):1399-1405. 通讯作者,CSCD-C 13.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杂志,2024,39(18):57-61. 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4.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2,37(11):106-109.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5.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居家久坐行为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10):1515-1519.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6.双重任务训练对卒中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6):532-535. 通讯作者,CSCD-C 17.渐进性注意力联合双重任务训练对轻型颅脑损伤创伤患者认知、运动、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1):2321-2325. 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8.不同吞咽训练方式对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4):580-584. 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9.成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士进修杂志,2024,39(01):59-64.通讯作者,CSCD-E 20.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护理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J].循证护理,2025,11(08):1510-1516. 通讯作者 21.脑卒中患者体力活动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24,25(05):115-119. 通讯作者 22.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与步态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24,25(05):77-80+124. 通讯作者 23.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4,30(01):70-76.通讯作者 24.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中医情志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23,24(06):92-94.通讯作者 25.基于预康复理念的术前管理策略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23,24(06):65-69.通讯作者 26.保护动机理论在中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情绪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23,24(05):68-73.通讯作者 27.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22,23(02):98-100.通讯作者 28.基于5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22,23(02):73-77.通讯作者 29.肿瘤科护士灵性照护能力的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21,22(05):93-96+101. 通讯作者 30.颅内动脉瘤患者焦虑及抑郁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20年21卷第10期:97-101.通讯作者 31.接纳与承诺疗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20年21卷第10期:76-78.通讯作者 32.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20年第60卷第5期:49-55.通讯作者 33.1例脑卒中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康复护理[J].南昌大学学报,2020年第60卷第3期:9-12.通讯作者 |